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索引号 : 011337776/2025-13140 文  号 :

主题分类: 教育 发文单位: 咸宁市教育局

名 称: 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4年,咸宁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指标,以控辍保学动态清零为底线任务,确保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就读,全覆盖落实各学段学生教育帮扶政策,全力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农村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教育支撑。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严抓义教控辍保学。2024年以来,市教育局把加强控辍保学作为巩固脱贫攻坚“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的核心任务常抓不懈,严格落实“政府一条线、教育系统一条线”的双线多级联控联保责任制,推动控辍保学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组织各地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并将控辍保学工作情况列入秋季开学工作督查重点内容,同时实施月报机制,各地各校充分运用控辍保学台账系统,全面梳理已复学和仍辍学学生情况,“一人一案”分类施策,建立帮扶机制,规范“送教上门”措施,确保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截止2024年12月底,控辍保学持续动态清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随迁子女已全部按照相关政策安排在城区学校就读,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占比为99.59%。

二是落实教育应助尽助。为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将重要节点和日常宣传相结合,通过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开设宣传栏、设立咨询热线等方式,常年公布学生资助政策,学生及家长的政策知晓率达到100%。规范“申、比、核、示、定”五步认定程序,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与农业农村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2024年全市资助学生20.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47亿元,切实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

三是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按照国家、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相关文件要求,通过食品安全检查、教育督导检查等形式每年对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管。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从组织机构职责、供餐模式、工作流程、实名制学籍管理、学生营养状况检测评估、食品安全、食堂规划、资金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对营养改善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再次规范。2024年,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营养改善计划共惠及学生17.66万人。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培训为抓手,聚焦农村教育短板,重点推进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培训、“一对一”精准帮扶、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等项目,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围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要求,构建“市级引领、县区覆盖”的培训体系,2024年全市共组织教师“线上+线下”培训5万余人次。

一是县域教联体建设成效明显。咸宁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辐射,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联体覆盖率100%,5个教联体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同时,推进数字赋能,推动“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崇阳县成立“网教协同中心”,创新推行线上教联体建设,破解偏远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专业师资紧缺和小学科难以开齐开足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推进教联体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持续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在保持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清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探索深化市域教联体建设,发挥市中心城区学校(咸宁市温泉中学、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和咸宁市实验小学)和两所民办学校(梓山湖北大邦学校和碧桂园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结对帮扶其它5个县市薄弱学校,推进共建型教联体建设,以点带面一体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探索深化教联体内数字赋能,贯彻落实咸宁市教育数字化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课堂,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管理,推动建设教育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和能力。结合学生人数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招聘工作,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提高教师招聘门槛,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加大教师培优力度,在全市遴选30名优秀校长和100名优秀班主任,开展第二期“校长班主任双培养”计划,打造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团队。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程,从50岁以下群体开始,利用5年时间完成2000余名专科层次教师的学历提升,逐步实现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的学历目标。

(三)持续落实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广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和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主题班会,广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树立一批公益助学品牌,主动联系对接团委“希望工程”、妇联“春蕾计划”、乡村振兴局“雨露计划”等部门助学项目,拓展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渠道,不断扩大学生资助面,形成捐资助学的社会风尚,树立一批公益助学品牌;举办全市资助育人系列活动。形成了共同关心、支持和帮助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