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 011337776/2025-27741 文  号 :

主题分类: 教育 发文单位: 咸宁市教育局

名 称: 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24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胡嘉敏代表:

您提出的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号《关于加强我市“荆楚优师计划”工作的建议》收悉,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积极与相关高校沟通协作,对建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 积极争取计划指标,提升定向培养占比

2024年“荆楚优师计划”全面实施,我市首次被纳入计划实施范围。获批后,我市迅速行动,一方面积极对接各县市区,通过调研座谈、需求摸排等方式,精准掌握各地师资缺口及学科需求计划;另一方面主动与省教育厅沟通,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充分阐述人才培养诉求,全力争取定向培养指标。2024年成功获批49个指标,占全省当年总指标的4.9%。2025年,结合教育人才动态需求申报55个指标,获省教育厅核定分配42个,指标占比为5.3%,为优化本地师资队伍结构、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中学紧缺学科,优化专业培养布局

我市“荆楚优师计划”重点聚焦中学阶段的紧缺学科,如物理、化学、数学等,以填补关键师资缺口,提升教育质量‌。在专业设置上,严格匹配实际需求。‌2024年专业分配:数学与应用数学(16人)、物理学(15人)作为理科基础学科优先倾斜;历史学(2人)、生物科学(3人)、地理科学(4人)、汉语言文学(9人)等人文与综合学科同步强化,覆盖中学教育核心领域‌。‌2025年专业分配:延续紧缺学科导向,汉语言文学(6人)、数学与应用数学(13人)、化学(8人)、历史学(5人)、物理学(10人)成为主力,理科与实验学科占比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紧缺师资储备‌。

三、探索院校政策协同,深化市级优师培养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荆楚优师计划”实施院校限定为省属师范类高校和综合性一本高校,目前湖北科技学院暂未纳入该计划实施范围。不过,我市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已成功获批为第二批湖北省教师教育共同体。该共同体聚焦教师培养质量提升,而“实施咸宁市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作为其中的重要举措,将为本地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优质师资。

四、下一步计划

(一)强化指标争取与动态调整。结合未来3-5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预测,重点梳理中学物理、化学等紧缺学科缺口数据,形成详细需求报告,持续与省教育厅深度对接,争取2026年“荆楚优师计划”指标占比稳步提升。同步优化专业分配结构,根据教学改革方向,适当增加科学、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培养名额,确保与教育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二)推动“市级定向教师”落地见效。成立专项工作组,联合编制、人社等部门,针对湖北科技学院定向培养计划受编制制约的问题,研究制定“编制周转池”“专项招聘额度”等破解方案。同时深化与该校的协同,将实践教学时长、本地名校跟岗实习等纳入培养考核体系,提升定向教师适配性。

(三)完善履约保障与长效机制。提前与各县市区沟通,预留“荆楚优师计划”及市级定向教师的编制岗位,确保毕业生到岗即入编。落实乡村任教教师的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等政策,建立“入职培训+6年跟踪培养”体系。同步细化违约管理办法,通过诚信档案记录、违约金约束等方式,提高履约率,形成“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良性循环。

                                                         咸宁市教育局    

                                                        2025年7月14日    

主管领  廖晓鸣         联 系 电 话 13986621851  

经办人姓  郑  莹        联 系 电 话 0715-8256527 

邮政编   43700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1份),市政府政务督查室(2份)